会长邮箱 +
2024年5月22日下午,北京医药卫生文化协会2024年第四届第一次会长会议暨专家咨询会议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召开。协会创始会长,北京市十二届人大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原市卫生局党委书记,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原书记史炳忠等10名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和协会班子成员出席。
会上,协会会长、北京儿童医院党委专职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海鸥介绍了协会2024-2028年工作规划及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副会长单位、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龙凤堂中药有限公司厂长助理余晓燕和北京海诺康医药经营有限公司KA经理付蓉分别介绍了扬子江特色企业文化及助力北京医药卫生文化建设思路;咨询专家们对北京医药卫生文化建设的使命任务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对协会的五年规划暨重点任务提出了意见建议。协会副会长、宣武医院工会主席张维主持会议。
史炳忠指出,加强首都医药卫生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将优秀文化根植于北京医药卫生领域从业人员内心,内化为修养,外化为品行,关键在于积极引人向善、教人行善、与人为善,推动首都医药卫生从业者首先做个“好人”,学会换位思考,真正把患者当亲人、把用户当家人,负责任地提供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医药卫生服务,推动医院以患者为中心,促进医药企业以用户为中心,增进医患双方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增进健康。他希望协会继续与市委市政府相关委办局保持充分沟通、主动争取支持,为北京医药卫生文化事业做实实在在的事。
首都医科大学原党委书记李明专家建议协会进一步细化项目设计,丰富文化传播形式,创新文化建设载体,吸引更多青年医师、药师、护师积极参与,关注在医院提供服务的第三方人员,把护工等也纳入文化建设队伍,不断提升医药卫生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让优秀文化代代相传。围绕当前党和国家重要部署,加强医药卫生廉洁文化建设等理论与实践研究促进工作,推动优秀文化浸润人心。
宣武医院党委书记管仲军专家建议深入思考协会工作的长度、宽度、厚度、跨度,善于跳出具体工作看文化,加强文化理论研究和应用体系构建,反思文化是什么、建设文化为什么、如何加强文化建设等。结合医药卫生事业和产业发展,研究建设什么样的医学文化、药学文化、健康文化、医院文化等。对于医院来讲,应紧紧围绕医院功能与职责使命,坚持“以健康为中心”的宗旨,弘扬优秀文化、提升服务质量。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副总编王君平专家指出,优秀的医药卫生健康文化只有广泛传播,才能更好地促进行业发展、增进群众健康。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是国内医药卫生健康类媒体中具有公信力、受众量大、影响力强、覆盖面广的融媒体品牌之一。协会可用好包括健康时报在内的各类新媒体途径,开设医药卫生文化专栏,刊发高质量文章,推动医药卫生文化传播。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原党委书记、院长、第二届北京医药卫生文化协会轮值会长刘新民专家强调,医院文化建设要与医院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与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紧密结合。北京地区不少三甲医院承担着京内外各类分院区建设,要注重中心院区与分院区文化建设的引领协同融合,分院区要在弘扬中心院区优秀文化基础上有所创新。他希望协会拓展覆盖面,吸引各级各类医院参与,深度融入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不断将协会牌子擦亮、将协会工作发扬广大。
北京天坛医院原院长、第二届北京医药卫生文化协会轮值会长王晨专家指出,人是文化建设的主体,要调动医、药、护、技、科研、管理等各类人才参与协会活动,着力吸引活跃的护理人员、行业大V等参与到医药卫生文化建设中。在当前大力推进医药科技创新背景下,协会还要发挥横跨医、药、公共卫生企事业单位优势,搭建好医院与药企建立亲清关系的桥梁,为负责人之间、部门之间定期沟通、合力创新、聚力攻关创造条件,做好创新性转化。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原医政处处长、第三届北京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会长赵建宏专家建议协会进一步深化细化各项工作,在组织开展文化建设活动的同时开展相关学术研究,长期坚持、一以贯之,一定会逐步产出一批有意义、有价值、有影响力的理论研究成果。在抓好协会整体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充实分会,让各分会建立起来、发展起来、活跃起来,把每一个项目落实好。
北京药学会原秘书长、《临床药物治疗杂志》杂志社原社长薛立宁专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两个结合”,用新质生产力提升大众对生命的尊重、对健康的追求,推动群众提升健康素养和科学素质,从治疗疾病转为预防疾病。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摄影比赛、漫画比赛等,丰富充实医药卫生文化论坛内容,让更多的人参与文化建设、享受文化成果。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孟开专家指出,协会加强文化建设,要坚持理论和实践两手抓两手硬。在理论创新上,要着重汇集各方专家资源形成北京医药卫生文化建设智库,集聚多方智慧形成集体力量,深入开展医药卫生文化课题项目研究。当前还要进一步分类分层开展好医药卫生文化现状和需求调查研究,同时动脑筋想办法,为卫生管理研究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供更大助力。
北京日报社高级记者、科教卫新闻部副主任贾晓宏专家强调,协会各项工作要与北京全面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功能定位相对接,与上级主管部门计划开展的工作相衔接,深入研究把握医药卫生行业特点、文化建设规律、北京地域特色和首都优势,既重视活动的数量、覆盖面、参与度,更重视活动的质量、影响力、美誉度,着力打造更多高水平的医药卫生文化品牌项目。
张海鸥表示,北京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将深入研究吸收专家们的意见建议,边研究边实践边创新,扎实推进协会各项工作,切实以高质量文化建设引领赋能医药卫生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首都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新贡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点从六方面提升协会工作:一是立足有效运行,健全完善协会常态化工作机制;二是立足首都特色,塑造北京医药卫生文化系列金名片;三是立足各方需求,开展北京医药卫生文化系列调查研究;四是立足行业使命,举办医药卫生文化系列交流论坛活动;五是立足素养提升,开展人才培育和医药卫生文化传播;六是立足持续发展,稳步加强协会管理和业务拓展。
余晓燕通过线上形式,以《文化引领,打造扬子江特色的质量风险管控模式》为主题,从文化的力量、药品质量风险管控模式、培植载体、标杆案例等方面介绍了企业文化建设情况;回顾了扬子江药业集团创业壮大过程中企业文化传承与引领给企业员工赋予的巨大精神动力,创建了以“三不原则”和“四持续方法”为核心内容的药品质量风险管控模式,打造了扬子江药业集团“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独特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追求。
付蓉以《助力北京医药卫生文化建设的思路》为题,从强化企业文化与医药卫生文化融合、加大科研投入、积极推广中医药文化、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北京医药卫生文化建设思路建议。
会后,与会人员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展厅参观学习,听取了园区概况和重点工作介绍。
大兴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董国顺、扬子江药业北京海诺康医药公司总经理刘娜、唐山康诚医院董事长韩劲松等副会长,北京佑安医院总会计师张春妮监事长参加会议。
最新报道: